文章详情

经典紫砂壶型:石瓢壶

2022-10-14

所谓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”,石瓢壶在紫砂界被称为“跌不破的形”,其地位毋庸置疑,是每位紫砂壶爱好者人手一把的款型,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。


 一、石瓢壶的起源  

“石瓢”又称“石铫”,“铫”在《辞海》中解释为:“吊子,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”。以前是金属器皿,后衍生成为陶器。

石瓢壶早期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

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模仿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、又有“梁”的砂陶“铫”煮茶,这“铫”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”壶,可谓较早的紫砂“石铫”壶。

 

二、石瓢壶的发展  

石瓢壶是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,后经多人改良,可细分为子冶石瓢、景舟石瓢、汉棠石瓢等。但万海归宗,同出一源,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。

 

1. 曼生石瓢

曼生石瓢的主要特点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畅顺,壶身呈等边三角形,线条硬朗,赏之端庄。

杨彭年《曼生石瓢》.jpg

曼生石瓢


2. 子冶石瓢

为清朝大家瞿子冶所制,子冶石瓢的壶身呈金字塔形,壶身丰润饱满,具有很大的观赏性,壶嘴的特色在于短小面有力,为直筒形,使出水更加有力量顺畅,壶钮采用常见的拱桥造型,使简单中多了一份活力。

徐元明 全手子冶石瓢(918301)2.jpg

徐元明《全手子冶石瓢》


3. 景舟石瓢

由紫砂泰斗顾景舟改良而制成,壶身呈梯形,曲线柔和流畅,造型浑厚朴拙,给人以轻灵、稳重之感。壶身八字造型,亦曲亦直,呈现一种简朴大方的气度。直流,简洁见力度,暗接于壶身整体。把呈倒三角势,与壶身之型互补,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。平压盖,桥钮,干净利索,比例恰当,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。

胡海菲 全手景舟石瓢(917409).jpg

胡海菲 全手景舟石瓢

 

4. 汉棠石瓢

为国大师徐汉棠所创作,型体老味、飘逸,做工简约,端庄大方。汉棠石瓢继承了景舟石瓢刚劲、挺直的等腰三角形骨架,更加强调每个点上都要有力度,犹如弯曲的钢丝或弯弓之状,加了几分浑厚,添了几分丰满,使之有骨有肉,温润可爱。

徐曲 汉棠石瓢(徐汉棠书·鲍仲梅铭)(918269).jpg

徐曲《汉棠石瓢·徐汉棠书·鲍仲梅铭》


三、石瓢壶的特点  

石瓢壶壶身呈梯形,曲线柔和流畅,造型浑厚朴拙。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,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。壶身八字造型,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,亦曲亦直,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。直流,简洁见力度,多为暗接处理,溶于壶身整体。壶把呈倒三角势,与壶身之型互补,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。平压盖、桥钮干净利索、比例恰当,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。

宜兴紫砂名家徐汉棠曾在《谈石瓢》一文中说:“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跌不破的形,很受行家欢迎,历经百年仍能一直延续下去。”

其在以智欲其刚,行欲其方,刚柔兼施的精髓,蕴精气神韵于一身,历来被视为壶之智者。刚柔并济的特色,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相符合:儒家的“刚健有为,自强不息”,道家的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,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刚柔互补的哲学思想。而从紫砂壶的结构特点上,也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,因此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。

—— 文章结束 ——